语言文字知识
 语言文字知识 
语言文字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语言文字知识>>正文
你需要了解的2020“两会”有关语言文字的提案
2020-06-04 15:54  
1

一、关于“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提案


 ◆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在全国20%未普及普通话的地区推广普通话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民族地区、港澳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提案》,提及要在全国20%未普及普通话的地区推广普通话。

在全国20%未普及普通话的地区推广普通话,朱永新表示:语言是文化的根。如果语言沟通都是障碍,文化上就难以真正认同。所以,教育体系必须把普通话作为一个基本教学语言,要把普通话教学作为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最重要的纽带来看,而不能把普通话当作一门外语来教学。普通话就是我们的国语,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就有义务学好,掌握住。

关于推广普通话该如何更好地与方言保护融合的问题,朱永新认为,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很多文化是通过语言来承载的,语言消失了,文化也就会慢慢消失。我原来在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时,分管过文化和教育,当时提出让苏州电视台专门开了一个方言节目。因为如果再不重视苏州方言的保护,苏州方言也会慢慢消失。所以学习普通话并不意味着反对保护好方言,两者是不矛盾的,而且多语言的刺激,本身也有助于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发展。

那怎么做到既推广了普通话又能够保护好一个地方的方言呢?朱永新认为,先从政府开始,高校开始,中小学开始,要先使用普通话教学,在政府公文中使用中文,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学校,用普通话、当地方言两种语言交替教学,但要保证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会说、会看、会用。


 ◆ 全国人大代表张博委员:在人口普查中加入公民语言情况调查 

1.在将于2020年11月1日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即加入公民语言情况的调查。

2.尽快建立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与国家语委联通合作的工作机制,对此项工作及早筹划和组织。

3.组建由统计学者和语言学者及相关人员构成的专家团队,负责设计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语言调查项目,指导普查工作,解答普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语言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合理使用等提供持续性的指导帮助。


 ◆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深入推进方言保护传承 

怎样留住正在远去的方言及其背后珍贵的文化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拟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关于深入推进汉语方言传承工作的建议。

就保护传承方言,龙翔提出4点建议:

第一,要确立汉语方言保护与传承并重理念。对活力不足的汉语方言既要保护,使其逐渐增强活力,又要促使其有效传承。

第二,建议国家语言管理部门编制一份全面而完整的传承工作规划。

第三,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和国内民族语研究实践,建立汉语方言活力状况评估体系。

第四,在具体传承上要做好家庭语言规划,强化儿童对母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同步习得;做好领域语言规划,除国家规定必须主要使用普通话的领域外,其他领域均可使用汉语方言。


 ◆ 政协委员王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方言保护和研究 

方言生生不息、一脉相承,是区域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生动记录。据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珂介绍:在山东潍坊有一批热心者,集中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潍县方言,并从这些方言中了解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王珂委员建议:国家实施地方方言保护研究专项工程。以课题形式实施,每年投入5000万元,对7个方言语系每年支持100个左右科研项目,每项经费50万元。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实现对有代表性的重点地区方言进行基础整理和研究。对于已经有研究基础的方言设立重点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同时建立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机构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形成保护和研究合力。创新项目申报方式,打破壁垒,允许民间组织和个人进行申报,把有志于此项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全部纳入研究体系中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编撰地方方言词典,支持有研究基础、条件具备的机构和个人开展方言词典的编撰工作,每项支持100万元。


 ◆ 唐海龙代表:建议加强保护母语 调整高考语文比重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唐海龙建议,可适时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增强高考、中考中语文分数比重,突出母语应有的优势地位。

他认为,目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存在一些困境:权威性小、惩罚力弱、规范性难以落实;网络语言和广告语言滥用外文、生造汉字汉语现象凸显;部分偏远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条件不满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存在困难;部分港台青年对祖国文化疏远淡漠等。此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最高处罚限于“警告”。从多年实践看,说服教育、警告不足以形成威慑,执法主体不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晰,缺乏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保障。

他建议,适时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显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与时俱进,统筹推进修改刑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关条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

“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俄罗斯、以色列、韩国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护母语,抵御强势的英语入侵。”他说,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后,各部门可适时调整,加强保护母语,不宜过度突出外语。

如教育部门可针对高考、中考的语文、英语分数权重做出调整,突出母语应有的优势和地位。以部分城市为例,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英语总分均为150分,中考均为100分;上海高考、中考均为150分;深圳高考均为150分,中考均为100分。建议调整后,高考、中考的语文总分,比英语和其他外语总分至少提高20%,以保护母语优势地位。


 ◆ 全国人大代表黄艳:希望协调解决冠名问题,支持安阳市建设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 

“近几十年来,许多极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资料已经或正在遗失、散落,语言资源保护的任务极为艰巨,也极为紧迫。”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她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安阳市建设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她认为,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础上,增设语言馆,能产生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建设意义重大,难题较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冠名、立项和资金问题。黄艳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冠名问题。“我们考虑有两种方案,一是独立建设语言博物馆,需要国务院批准命名‘中国语言博物馆’;二是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合并建设语言文字博物馆,鉴于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务院批准命名的,也需要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


 ◆ 全国政协委员哈斯塔娜: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发展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哈斯塔娜表示“最后一公里”是指:“严格遵守国际标准编码组织‘统一并且唯一’的编码要求,重新建立符合计算机科技信息化和符合国际标准编码要求的新标准。”

哈斯塔娜认为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发展存在三方面的难题亟待解决。其一,目前的蒙古文国际编码字符集使用了以语音索引为特征的传统字母表,因不符合国际标准编码组织“统一并且唯一”的编码要求,导致编码中出现了大量的同形异码混淆案例,以及无法利用互联网准确搜索的问题。其二,目前的蒙古文国际编码里强行加载了传统蒙古文语法规则,即同一个编码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表达不同,导致无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编码自由转换。其三,由于目前的蒙古文国际编码使用了语音索引字符集,并加载了传统语法规则,为了准确筛选同形异码,正确显示文字,在蒙古文国际编码中大量使用了复杂文本布局引擎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信息化基础系统都能支持此类高端技术,从而导致现有的蒙古文国际编码不仅系统兼容性差,还存在许多文字显示错乱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蒙古文国际编码中的同形异码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等等。”哈斯塔娜认为,这也是蒙古文信息化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传统蒙古文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文字之一,是传承祖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蒙古文字无法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将导致大量的文化信息流失,对国家和民族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哈斯塔娜说,“同时,包括我在内广大蒙古语文用户和消费者,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无法用蒙古文字顺畅进行沟通交流,现实生活中时常遇到诸多困境。”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哈斯塔娜建言官方应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密切合作,尽快组织相关专家重新审查现有方案,严格遵守国际标准编码组织“统一并且唯一”的编码要求,重新建立符合计算机科技信息化和符合国际标准编码要求的新标准。


 ◆ 全国政协委员阿拉坦仓:《互联网+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提案 

在谈到《互联网+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提案时,阿拉坦仓表示,目前,腾讯公司运营的微信生态体系已成为公众社交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内蒙古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在该系统中开发维护微信公众号。据内蒙古自治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跟踪分析,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开办的“内蒙古政府蒙古文发布”微信公众号和在蒙古文政务服务移动平台上开发的“政务服务微信平台”在内的至少有300多个异常活跃的蒙古文微信公众号。

但由于微信平台运行的Android、iOS、Windows等操作系统自带的蒙古文字体相互不统一,甚至有的版本没有蒙古文字体,相关工作者只得用图片形式发布内容。图片发布方式不仅使用户无法互动交流和搜索利用,而且增加了公众号经营者的工作量。

为此,阿拉坦仓建议,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选定一款合适的蒙古文字体,免费授权给腾讯公司,腾讯公司将这款字体嵌入微信及公众号中,使所有微信及公众号都能够稳定正确地显示。公众号经营者再采用技术手段解决竖排版式等其他问题,以便所有公众号内容及微信内容将可以以文字形式传播。


 ◆ 全国人大代表梅花:加强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育 

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在建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认为,要继续扶持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育,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培养更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双语兼通人才。


 ◆ 全国人大代表樊一平:关注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和保护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和保护的现状让樊一平感到忧虑: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共生,语言资源丰富。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居住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对民族的认同,语言是最重要的。但现在广西九成在城市出生的壮族都不会讲壮语,只能听懂。就连很多壮族聚集的乡村,多数少年儿童也已经不会讲壮语。”

他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开展了一些对部分语种的推广和保护工作,但少数民族群众传承本民族语言的积极性不强,好政策仍然难以有效落地。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即使在民族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乡村地区,也普遍存在“讲壮话是落后”的心理,家长只教小孩说普通话。现状让樊一平感到忧虑。在樊一平看来,使用和传承是对少数民族语言最好的保护。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注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1.除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推广双语教学外,还可通过将民族语言文字纳入升学考试、公务员招录、职称评定等方式,从制度政策层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本族语言的积极性。

2.加大对各类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学院、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课程,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存、使用提供“土壤”。



2

二、关于“加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的提案


 ◆ 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冀加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教育部、国家语委指导有关单位迅速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先后研制发布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等系列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为援鄂医护人员、在华留学生、外籍人士等相关群体提供多维度语言服务,取得明显效果。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表示,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应对中都存在语言问题。特别是通用语言能力有限的个体,如部分少数民族同胞、方言区人士、在华外国人、盲人聋人等,在获取及时、准确、有用的灾难信息方面面临更多障碍。她认为,虽然我国应急语言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法制机制不完善、统筹整合不充分、资源建设不充足等问题。
刘宏建议,应建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体制,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把应急语言服务工作纳入本部门职能。牵头成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国家语委、民族与宗教局等其他相关部委分工协作。她举例称,可由国家语委牵头组建应急语言服务团,相关高校师生共同参与,搭建国家级统一平台,统筹整合资源力量。职责包括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的选拔、管理和培训,应急语言服务行动方案的拟订,应急语言服务资源建设和产品开发,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及咨询等。
其次,要做好语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的法制保障。包括在国家近期已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修改中纳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和预案”,或推动适时在应急预案中加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 全国人大代表张博委员:加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张博教授建议应加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她认为:
第一,在国家近期已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修改中纳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
第二,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和预案”,或推动适时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中加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
第三,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第四,由国家语委牵头组建应急语言服务团,搭建国家级统一平台,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系统推进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构建,提升应急服务效率和质量。

3

三、关于“中文国际化”的提案


 ◆ 全国政协委员张博:设立“世界中文日” 
第一,根据联合国首个中文日时间(2010年4月20日,谷雨),将4月20日设立为“世界中文日”。
第二,努力扩大中文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第三,增加联合国官网中国元素。

 ◆ 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建议设立“世界中文日”,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 
设立“世界中文日”可以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议把“联合国中文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首个“联合国中文日”为4月20日)作为“世界中文日”。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设立“世界中文日”,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同时,语言承载民族认同、民族情感,设立“世界中文日”,可以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国心,增强中国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此外,语言传播力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设立“世界中文日”,可以提高中文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走出去”,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加,助力我国文化影响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设立“世界中文日”,把“联合国中文日”作为“世界中文日”,由中国政府宣布并策划相关庆典活动。同时,请外交部牵头扩大中文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
请外交部向联合国建议,增加联合国官网中国元素。联合国中文社交平台已拥有2000多万粉丝,占联合国社交平台关注总人数的近50%,可增加联合国官网中国元素,如每日一首诗词、每天一个中国故事、每天一个中国县镇介绍等。

 ◆ 全国人大代表安然:建议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中文线上教育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当前国际社会对中文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认为仅仅依靠政府作为第一推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她建议政府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中文线上教育。
安然指出,目前地方政府有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和对科技公司的创新鼓励措施,但很多优惠措施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营业规模和税收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投入国际中文线上教育的民营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营收和创汇能力和制造型企业无法相提并论,因此获取当地政府创新鼓励的优惠存在难度。
为此,她建议,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目录的行业给予优惠措施扶持,各级政府的科技发展基金要重点扶持互联网中文教育及相关产业,国内的电信部门在带宽、流量、资费等方面也应给予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成本,以鼓励更多的投资进入线上中文教育领域。此外,相关部门也应推出规范和鼓励中文教育企业发展的措施,以强化国际中文教育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
面对不同的国情和文化,民营企业在国外市场推广、开拓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为此,安然建议驻外使馆为民企在地化发展提供帮助,比如民企在当地发展过程中,驻外使馆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和信息,并提前给出一些建议和警告,帮助民企规避风险,同时鼓励国企在当地国使用民企的中文教育。




4

四、关于“语言文字科学规范治理和法律法规完善”的提案


 ◆ 民进中央建议全国人大将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纳入立法计划 
根据“2020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报道,民进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提案。自该法案发布至今20年来,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语言文字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法律的贯彻落实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在语言文字政策上未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性地位,表述上各有侧重。《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但第四条仅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同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作了除外条款。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认识不到位,没有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性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的关系,出台的一些地方性法规,如,内蒙古、广 西、西藏、新疆、云南 5 省(区)制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单行条例,10个自治州出台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单行条例,多数过于强调优先使用和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超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规定。如,《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自治区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重点发展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
二是难以适应社会语言生活新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语言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进一步明确方言、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对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等都要有新的规定。
三是法律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教育引导为主,在法律责任的设定上比较宽松,最高处罚措施限于“警告”,导致基层执法部门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执法效果不理想。
四是相关部门职责不明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只原则规定了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有关部门职责,但地方各级语委均为议事协调机构,缺乏执法主体资格,统筹力度有限。而法律赋予其他部门的职责不清晰,致使相关领域用语用字监管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力度不够的现象。
为此,民进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议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或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条例》,为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的推广普及、助力脱贫攻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铸牢法律根基。
一是建议全国人大将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纳入立法计划并推动尽快出台,或司法部将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条例》纳入2020年立法计划。
二是修订法律或制定条例的具体内容,建议进一步突出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进一步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进一步明确方言、繁体字、外文、网络空间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厘清部门职责,细化处罚措施,增强法律执行力。
三是建议全国人大督促各民族自治地方,系统梳理相关地方性法规,对违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内容的法规进行修订。
四是建议适时修订《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有关内容。

 ◆ 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建议加快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化对失范网络语言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表示,网络语言生活如今已成为国人的日常。大量失范的网络语言充斥着网络空间,网络语言的失范体现在词汇、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例如大量的数字和拼音谐音词出现,使汉语变得晦涩难懂;故意写错的别字,破坏汉语的规范;标点符号的乱用,影响汉语的纯洁和严谨;表情包的滥用,导致青少年语言懒惰……依法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已势在必行。
但当前的网络空间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多是从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出发,对网络内容和网络行为作出规定,没有从网络空间语言形式规范和语言内容规范(即语义是否准确、语言是否低俗等)作出规定。
孙维建议全国人大将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纳入立法计划并推动尽快出台,在具体内容上,增加网络空间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将网络语言的形式及内容失范纳入规范范畴,既充分考虑对语音、书写及语法失范现象的规范,也要考虑对粗鄙、低俗及暴力色彩较浓的网络语言的规范。
新法要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由国家语委统筹,网信、工信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机制,增加对网站、直播平台及网民违法违规情况处罚条款,增强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效力。
 
 ◆ 全国人大代表鄢福初:让汉字审美回归到正确取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建议,加强汉字书写审美应用规范管理。他认为目前有两大现状不容忽视:
一是大量粗制滥造手写字纳入网络字库。例如,大量粗制滥造的书法手写字体在各类网络字库中出现并被媒体采用;大量背离书法艺术书写规律、审美意识低俗的作品充斥于大众生存空间等等。二是书法文化传承出现断代。“我认为,造成这些乱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书法文化传承的断代,以及社会普遍缺乏书法艺术的基本常识和基本书法审美能力。”鄢福初说道。
针对以上不良现状,鄢福初建议成立媒体汉字书写应用监管机构:
1.加强汉字书写审美应用规范管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整治和监管,二是教育和引导,前者重在剔除俗与恶,后者重在培育雅与善。
2.加强对大众媒体书写应用的管理,成立媒体汉字书写应用监管机构,出台电影、电视、出版物及其他大众文化产品中汉字书写审美要求的相关法规,并提高各级各类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3.加强对网络书法字库的管理和引导,加强书法基础教育,提高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审美观念,并加强对书法艺术创作的引导和监管。

 ◆ 全国人大代表陈晶莹:加强网络语言文字使用管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健康发展 
陈晶莹认为,目前语言文字领域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缺乏对违法行为的有效惩治。“各级语委虽为议事协调机构,却缺乏执法主体资格,统筹力度有限,而法律赋予其他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清,致使相关领域用语用字的监管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她介绍,目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实施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和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乏对公共服务领域外文使用的统一规范。目前各大城市公共领域的外文使用日益增多。外文的广泛使用,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使用泛滥、使用不规范的趋势,“亟需通过修法予以明确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使用要求。通过完善法制,实现公共领域外文使用的长效管理,营造和谐的城市语言文字环境。”四是缺乏对网络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的引导与规制。 
她认为,鉴于通用语言文字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现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存在的不适应性和上述问题,应尽快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她建议,
1.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纳入立法计划并尽快启动修法工作。
2.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部分条款,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执法主体、各部门职责分工。
3.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外文使用要求和译写规范的规定,明确因公共服务领域确需使用外文的,要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进一步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保持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与相关行业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对于外文使用政策的一致性。
4.增加对网络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执法的要求。

 ◆ 全国政协委员周晔:尽快明确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法律地位 
今年周晔带来的提案建议,应加快修订、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实施办法,明确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法律地位,保障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普及。
这一提案的背景为,我国有30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手语和盲文是他们学习、生活、交流的特殊语言文字。《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在2018年7月1日实施,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法》制定时的客观条件,手语和盲文没有写入其中,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法律保障和充足的资源支持。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的推广使用,也面临困难。
因此,她建议明确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法律地位。建议加快修订《语言文字法》、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增加手语、盲文内容,明确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法律地位,保障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普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大连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联系我们:xiahuimin@dlu.edu.cn